2017年中央一號文件
1.2004年至今,中央一號文件連續聚焦“三農”問題,2017年中央一號文件的主題是()
A. 《關于落實發展新理念加快農業現代化實現全面小康目標的若干意見》
B. 《關于加大改革創新力度 加快農業現代化建設的若干意見》
C. 《關于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加快培育農業農村發展新動能的若干意見》
D. 《關于全面深化農村改革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的若干意見》
2.2017年農業農村工作,要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堅持新發展理念,協調推進農業現代化與新型城鎮化,以( )為主線,力爭農村全面小康建設邁出更大步伐。
A. 加快發展現代農業 B. 加快農業現代化
C. 加大改革創新力度 D. 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3.2月5日,2017年中央1號文件暨《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培育農業農村發展新動能的若干意見》由新華社授權發布,其中通過“后補助”等方式支持農業科技創新。實施農業科研杰出人才培養計劃,深入推進科研成果權益改革試點。屬于六大專題中的( )
A. 強化科技創新驅動,引領現代農業加快發展 B. 加強和改善黨對“三農”工作領導
C. 壯大新產業新業態,拓展農業產業鏈價值鏈 D. 深入推進農村改革,增強農村發展內生動力
4.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在確保國家糧食安全的基礎上,緊緊圍繞市場需求變化,以( )為主要目標,以()為主攻方向,以()為根本途徑,促進農業農村發展由過度依賴資源消耗、主要滿足量的需求,向追求綠色生態可持續、更加注重滿足質的需求轉變。
A. 提高農業供給質量;增加農民收入、保障有效供給 ;體制改革和機制創新;
B. 增加農民收入、保障有效供給 ; 提高農業供給質量;體制改革和機制創新;
C. 增加農民收入、保障有效供給 ;體制改革和機制創新;提高農業供給質量;
D. 提高農業供給質量;體制改革和機制創新;增加農民收入、保障有效供給;
5.2017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推行綠色生產方式,增強農業可持續發展能力,其中下列選項中體現了“綠色生產方式”的是()。
A. 嚴禁毀林開墾、防治占多補少,占優補劣 B. 實施耕地、草原、河湖休養生息規劃
C. 保護有特殊價值的自然環境,包括對珍稀物種及其生活環境、特殊的自然發展史遺跡、地質現象、地貌景觀等提供有效的保護 D. 大力改善休閑農業、鄉村旅游、森林康養公共服務設施條件
6.加快發展現代食品產業,鼓勵食品企業設立研發機構,圍繞“原字號”開發市場適銷對路的新產品,應大力推廣()等產銷模式。
A. “中央廚房”+加工企業+商超銷售,生產基地+加工企業+商超銷售
B. “生產基地”+加工企業+餐飲門店”、生產基地+加工企業+商超銷售
C. “生產基地+中央廚房+餐飲門店”、“生產基地+加工企業+商超銷售
D. “生產基地+商超銷售+加工企業、生產基地+中央廚房+餐飲門店”
7.各級黨委和政府必須始終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不動搖,重農強農調子不能變、力度不能減,切實把認識和行動統一到中央決策部署上來,把農業農村工作的重心轉移到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上來,落實到()等各個方面。
A. 堅持改革方向、完善社會制度、促進社會公平、增進人民福祉
B. 政策制定、工作部署、財力投放、干部配備
C. 完備的法律規范體系、高效的法治實施體系、嚴密的法治監督體系、有力的法治保障體系
D. 推進理論創新、科技創新、文化創新、制度創新
8.2017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加快推進農村承包地確權登記頒證,擴大整省試點范圍,落實農村土地()“三權分置”辦法.
A. 土地所有權、土地擔保物權、土地收益權 B. 農戶承包權、土地買賣權、土地收益權
C. 土地集體所有權、農戶承包權、土地經營權 D. 土地所有權、土地變更轉讓權、土地收益權
9.加大服務“三農”力度,健全內部控制和風險管理制度。規范發展農村資金互助組織,嚴格落實監管主體和責任。推進()創建。
A. 信用村、信用鄉鎮、信用省市 B. 信用戶、信用村、信用鄉鎮
C. 信用鄉鎮、信用省市、信用自治區 D. 信用鄉鎮、信用省市、信用國家
10.加強扶貧資金監督管理,在所有貧困縣開展涉農資金整合。嚴格執行脫貧攻堅考核監督和督查巡查等制度,全面落實責任。農業結構調整邁出重要步伐,農村新產業新業態蓬勃發展,農村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深入推進,農村民生持續改善,農村社會保持和諧穩定。確保2017年再脫貧()人以上,堅決制止扶貧工作中的形式主義做法,不搞層層加碼,嚴禁弄虛作假,務求脫貧攻堅取得實效,
A. 500萬 B. 2000萬 C. 1000萬 D. 1500萬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1.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2016年及今后一個時期,要在適度擴大總需求的同時著力加強供給側結構改革,通過提高供給水平擴大消費,為經濟發展提供新動力。這一改革思路的經濟學依據是()。
①消費能拉動經濟增長促進生產發展②生產能為消費創造新動力
③消費能為生產創造出新的勞動力④生產決定人們的消費方式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2.我國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三去一補一降”是指()。
A. 去產能 去庫存 去杠桿 補短板 降成本 B. 去產能 去庫存 去杠桿 補短板 降需求
C. 去產能 去庫存 去杠桿 補需求 降成本 D. 去產能 去庫存 去需求 補短板 降杠桿
3.供給側機構性改革,是從提高質量出發,用改革的辦法推進結構性調整。矯正要素配置扭曲,擴大有效供給,提高供給結構對需求變化的適應性個靈活性,提高全要素生產率,更好滿足廣大人民群眾的需要,促進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下列不屬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素的是()
A. 投資 B. 出口 C. 消費 D. 創新
4. 2016年1月26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十二次會議,研究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方案。習總書記發表重要講話強調,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根本目的是( ),落實好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
A. 解決大學生就業問題 B. 提高社會生產力水平
C. 提高全要素生產率 D. 增強金融對實體經濟的支撐能力
5.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培育新的發展動能,改造提升傳統比較優勢,需要做到()。
A. 推行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 B. 實現農業現代化,大力發展服務業
C. 推進城鄉、區域間經濟協調發展 D. 去產能、去杠桿、去庫存、降成本、補短板
6.供給側改革全稱是“供給側的經濟結構性改革”,在適度擴大總需求的同時,著力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著力提高供給體系質量和效率,增強經濟持續增長動力。下列能體現出這一作用新趨勢的有( )。
①建設能源物聯網,方便居民監控管理能源使用 ②線上互聯企業和線下傳統產業將加強戰略合作
③企業利用大數據技術,為未來產品研發提供精準定位 ④使用機器人,升級技術建設,提高勞動生產率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7.2016年是“十三五”規劃開局之年,也是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攻堅之年。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適應我國經濟發展新常態的重大決策,其根本目的是( )
A. 加快政府職能轉變 B. 提高供給質量滿足需要
C. 深化價格、財稅、金融、社保等領域基礎性改革
D. 推進“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
注:參考答案請加Q群:190931847